本報記者 陳惠芳 餘蓉
  通訊員 關洪日 付蝶
  灌木能變成喬木嗎?一兩米高的紅檵木能變成六七米高的紅檵木嗎?
  澧縣的一位農民說:能!
  這位農民叫龔建平。他是澧縣樹大園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,澧陽平原土生土長的一個痴愛園林、痴愛紅檵木的行家。
  更令人驚奇的是,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這裡設立了“產學研基地”,還準備設立“博士工作站”。
  “葡萄大王”搖身一變,盯住了紅檵木
  4月25日、26日,澧陽平原經歷了風雨與陽光。
  現在,雖不是觀賞喬木化紅檵木的最好季節,但風雨中的紅檵木與陽光中的紅檵木一樣的紅,一樣的別具風采。我們平常所看見的匍匐在大地上的紅檵木,在這裡被“拔高”,被“舒展”。一兩米高的“矮子”,由龔建平“點撥”,成了六七米高的修長身材。
  紅檵木是從白檵木變異過來的一種景觀灌木,其繁育歷史僅30餘年。澧陽平原的開闊,讓人聯想到一個人的性格。1969年出生的龔建平,一直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,卻具有開闊的視野。一位農民,盯著一群低矮的紅檵木,異想天開。他苦苦思索:要是能有一種彩色的喬木,我們的城市天空就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姿。他瞄準了低矮的紅檵木,看得出神,想得出神。“如果灌木能長成喬木,紅檵木能像樹一樣張開翅膀,那有多好。”
  其實,龔建平是種葡萄出身的,是當地赫赫有名的“葡萄大王”。葡萄是甜蜜的,種葡萄卻很辛苦。用人多,勞動強度大。祖祖輩輩辛苦了幾千年的農民,也渴望“減負”。
  1993年,在澧陽平原北部邊緣的丘陵區澧縣夢溪鎮窯灣村的一片3000多畝的山頭上,龔建平搭建了一個茅棚,一住就是13年。那裡有他的葡萄,有他的樹木,但不包括紅檵木。紅檵木還是按照低矮的姿態生長。
  2006年3月的一天,走出丘陵上那個茅棚的龔建平,迎來了重大的機遇。機遇屬於有思想準備的人。此前,“改造紅檵木”的苗頭已經發芽了。
  那天,龔建平在復興廠鎮陸家村的一處荒廢林地轉悠。那裡有150畝紅檵木。低矮的紅檵木,當時行情不好,賣不出去。紅檵木的主人,遺忘了這片夢想開始時的“搖錢樹”。突然,龔建平眼前一亮:在一處大約3分地的丘陵中,長出了一大片明顯高出一頭的紅檵木。這不是矮子中拔高個嗎?屬於灌木的紅檵木,是可以長成喬木的!龔建平突然覺得,可以為自己的夢想找到現實的土壤。他數了數,一共有1000多株。
  心裡打著“小九九”的龔建平,馬上找到紅檵木的主人,把這片“長得不一樣”的紅檵木買了。驚喜中的龔建平,下決心將更多的紅檵木“拔高”。
  買了陸家村的紅檵木,再栽種下來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、觀察、論證,龔建平覺得“紅檵木喬木化可行”,就趕到“花木之鄉”瀏陽,買了50萬株紅檵木,“灌木喬木化”的研發之路正式開始。龔建平還在瀏陽放下了一句話:“10年後,我要將你們從來沒有看過的紅檵木,送回來。”
   灌木變成喬木,低矮的紅檵木變得修長
  有時候,農民的功夫比坐在家裡研究學問的專家要強。
  龔建平“很不謙虛”地說:“他有一種天賦。五六歲時,就能從剛剛萌芽的葉子,判斷出是什麼樹。”天賦變成了愛好,愛好變成了痴迷,痴迷成就了創新。茅棚的日子,也就是龔建平“異想天開”的日子。他望著葡萄,卻想著紅檵木。
  龔建平想:白檵木是紅檵木的老祖宗,白檵木又高又粗,紅檵木為何就不能呢?基因!應該有遺傳基因!但紅檵木為何長得這麼低矮呢?這裡面還要有後天的條件。樹像人,人像樹。
  龔建平整天就琢磨這件事。情景回放:那1000多株“長得不一樣”的紅檵木,是從密密麻麻的紅檵木中長出來的。密密麻麻,誰都需要更多的陽光雨露。只有拼命地長,只有長得更高,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這就是“優勝劣汰”。這就是自然規律。土生土長的農民悟到了。
  “紅檵木喬木化”先要密植。放在同一個環境,讓紅檵木去競爭,“高個”自己長出來。龔建平幽默地說:“沒辦法。你競爭不過人家,就只好繼續當矮子。”
  我們的疑惑解開了。低矮的紅檵木喬木化,不是嫁接,是“競爭上崗”。
  樹大招風。不,樹大招“峰”。一個已經將灌木喬木化的農民,攀登的是一座新的高峰。2010年12月8日,國家知識產權局給龔建平的“紅檵木的喬木化栽培方法”頒發了《發明專利證書》。長高了的紅檵木,屬於龔建平。
  我們冒雨走在澧縣復興廠、雷公塔、夢溪的丘陵山地,穿行在高而不大的紅檵木叢中,感受到了一種挺拔的力量——這種力量來自紅檵木,更來自一位普通的農民科研者。
  龔建平不願談及他研發紅檵木的艱辛。他說:“我有5000畝紅檵木。”
  喬木化的紅檵木還“走在路上”,農民給專家出了課題
  喬木化的紅檵木,使低矮的紅檵木站起來了,讓行道樹紅起來了,填補了行道樹“只綠不紅”、“紅而不花”的空白。
  龔建平不是那種沾沾自喜的人。發明瞭喬木化的紅檵木,占據了一個戰略制高點。但這隻是一個驛站,他要繼續攀登。
  將低矮的紅檵木“拔高”成喬木,他做到了。而且,在江浙一帶已經有了市場。龔建平的終極夢想是,低矮的紅檵木繼續保持一年四季不落葉的本色,還要又紅又香,讓更多的喬木化紅檵木裝點更多的城鎮。
  腦殼靈泛的龔建平,將這一課題出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專家。4年時間,200萬元,研發“香型紅檵木”。他說:“今年的50萬元,我已經打到了林科大的賬戶上。”林科大的專家們很有興趣。
  能人不說假話。龔建平說:“我還有一個夢想。我想搞一條‘紅檵木大道’,道路中間或兩邊,都是挺拔的紅檵木。火紅火紅的一條路,看上去多麼壯觀啊。”
  此時此刻,龔建平又像一位鄉土詩人。
  美麗中國,從身邊的美麗開始。美麗需要發現,美麗需要積累。喬木化的紅檵木是撐向天空的美麗。這種美麗同時感染了大地,夜以繼日在大地上蔓延。  (原標題:撐向天空的美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27gukv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